检索

新闻公告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MTI夏令营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7-27访问次数:

2025年7月27日至28日,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翻译专业硕士(MTI)2025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齐聚北语,通过讲座、圆桌讨论、学长分享、专业考核等丰富环节,深入感受翻译魅力,近距离了解北语MTI的实力和培养特色。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7月27日早8时营员报到

9时,开营仪式由MTI中心执行主任雷中华副教授主持,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院长穆杨教授、副院长韩林涛副教授及全体营员、志愿者出席。穆杨院长致欢迎辞,介绍了北语最新动态及学院与企业战略合作情况,勉励营员以夏令营为新起点,扬语言与文化之帆,投身国家发展事业,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穆杨院长致欢迎辞

首场讲座中,韩林涛副教授以《AI 时代的翻译职业和语言服务》为题,深入解析AI给翻译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我国企业数字化出海需求激增,游戏、互联网等领域对语言服务需求旺盛;北语翻译专业自创办以来秉持开放心态,主动拥抱技术,构建起顺应时代需求的特色课程体系,因此在《黑神话:悟空》本地化等项目中表现突出。他鼓励营员跳出低水平焦虑,通过掌握项目管理与技术工具,成为人机协作的掌控者,成长为懂客户、懂技术、懂产品、懂管理、懂营销、懂语言、懂文化及懂翻译的 “语言服务架构师”,在行业蓝海实现自身价值,“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韩林涛副教授在讲座中

第二场讲座中,雷中华副教授以《AI时代的口译职业》为题指导口译学习,强调当前AI口译技术过度炒作,本质是模拟人类思考,缺乏真正的理解与意识。面对技术浪潮,口译学习者需警惕焦虑炒作与信息茧房,以思辨能力甄别信息,深耕核心能力构建竞争力。他指出,北语MTI针对不同人才需求场景,聚焦培养AI语言架构师和顶尖国内外口译人才,依托顶尖师资、紧邻产业圈的实习资源及国际组织合作平台,已培养20多位全国口译大赛冠军,为联合国及外交部、中联部等中央部委输送近50位高端翻译人才。

 雷中华副教授在讲座中

讲座后,营员们围绕“专业成长”与“AI应用”提问。两位老师建议同学们合理分配时间,兼顾语言与技能提升,指出具备判断AI结果正误的能力的必要性,还提到内在动机是学好口译的核心,语言、知识、技能兼具,方能成长为优秀译者。

7月27日下午2时,“翻译与人生” 圆桌讨论在教五123教室热烈展开。MTI英语笔译负责人姚虹副教授、甲骨易语言科技产品总监李光华、MTI英语口译负责人任海龙博士,从学界与业界双视角,为营员解读翻译专业的成长逻辑与行业前景。

姚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笔译从业经历,与大家分享了笔译行业的变迁以及时代对当今的笔译从业者提出的新要求。北语笔译教学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敏锐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这一点在MTI不断更新的培养方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关于AI是否能够替代人类译者,姚老师表示,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高端人才永远都是稀缺资源。不论我们是何身份,都应不断提升自己,向上求索,使自己成为高水平的翻译人才。

姚虹副教授分享中

李光华(David Lee)先生为大家讲解了AI的基本概念与分类,通过生动的案例为大家展示了当下最新AI工具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AI授课、AI作曲、AI配音、AI客服等等。李先生重点介绍了AI本地化平台如何为翻译行业赋能,展示了如何训练小模型和使用智能体,结合实际项目经历为大家讲解了AI如何在本地化过程中得到融合。

李光华先生分享AI应用案例

任海龙博士为同学们介绍了英语口译专业。“小而精”的全国顶尖师资团队、以培养高端口译人才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设置、学习期间对同学们的高要求等都彰显了北语MTI独一无二的优势所在。任老师还从多个维度与大家深入探讨了到底何为口译能力,强调信息处理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口译实战必需能力的全面打磨。在AI时代,大家更应积极拥抱技术,注重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任海龙博士介绍英语口译专业

互动讨论环节,三位嘉宾就同学们关注的两大热点话题分享了见解。

关于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姚老师认为,不确定性客观存在,路在自身脚下,需基于自我判断做出负责任选择,AI无法替代所有行业,灵感亦难预测。李先生建议保持开放心态,追寻热爱与兴趣,高端人才在任何行业都能施展能力。任老师则鼓励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发掘自身根基;技能培养需长期努力,可迁移能力能为赛道转换指引方向,切实行动可缓解焦虑。

关于未来翻译和语言服务职业发展机会:“语言+专业领域知识+行业技能” 的复合型人才是突围方向——以语言能力为跳板,深耕垂直领域,借语言优势理解国际前沿,或可超越翻译角色成为领域专业人才。李先生认为,AI辅助下语言将成通用技能,但文化理解深度无可替代;语言服务行业价值远超翻译,已形成项目管理、资源管理等多元角色,未来还将涌现新职业,其使命是促进跨文化深度交流,通过增进理解创造价值、减少冲突、传播文化,最终服务于连接世界、造福人类。任老师从口译角度指出,高风险场景下的高端口译将长期存在;AI虽在部分领域超越人类,从业者应思考如何借 AI创造独特价值,建立自信、认清价值、避免无效焦虑,通过拥抱技术、拓展能力、深耕领域寻找确定性,“始于翻译、超越翻译” 方为长远之道。

互动讨论环节

圆桌讨论后,三位北语MTI学子的分享,让营员更直观感受到专业培养的实效。

全国口译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毕逸飞同学结合自己口译比赛和实践经验,以亲身经历展示学院实力,并诚挚邀请各位优秀营员加入北语大家庭。毕逸飞同学结合自己极为丰富的口译经历,向大家展示了北语MTI连接全球高端实践的稀缺平台资源以及无微不至的引荐与托举机制。通过分享自己在国家级赛事中的心路历程和能力精进,有力诠释了学院如何通过系统培养、实战锤炼和宝贵机遇,将学生锻造为具备强大专业能力、深刻职业理解和广阔国际视野的高端翻译人才。毕逸飞同学表示,“挑战自我、服务他人,沟通直接”是指引着北语MTIer的初心使命。对于同学关于学习焦虑情绪的提问,毕逸飞表示,要用客观的视角看待自己,重视复盘、保持练习、及时调整状态,以主动者的心态面对一切挑战。

毕逸飞分享在北语英语口译专业学习的收获

张治邦同学在北语学习期间曾获得2024“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英语口译赛项全国冠军、2024年“云山杯”第三届国际远程口译大赛英语同传组全国冠军和2025年第七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英汉组全国冠军。他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选择北语高翻的理由以及在这里学习期间的丰厚收获。顶尖专业实力与声誉、独特的国际化氛围、优势的地理位置、更易获得的优质实践与发展空间使北语成为了他择校时的不二选择。他认为,持续精进语言功底是追求翻译质量的前提,译员应保持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听懂”与“说出”同样重要。他鼓励大家通过刻意练习和SMART目标不断复盘精进,广泛涉猎,把握发音、流利度、节奏感、自信台风、信息整合呈现方式等方面,在比赛中决胜疆场。他还表示,面对比赛中的巨大压力,完成比完美更加重要。深挖信息逻辑、做好语言脱壳、保持良好休息是赛场上优异表现的关键。

张治邦分享口译学习成功要诀

24级笔译专业周天尧同学为大家展示了自己对笔译浓厚且长久的热爱。他认为北语的课程体系先进且实用、紧跟技术趋势,北语高翻的顶尖师资与学术资源为同学们提供“沉浸式教学”,小而精致的美丽校园成为了翻译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之泉。通过课程接触了文学、商务、科技、新闻等方向之后,周天尧发现自己的热爱所在是文学翻译,对文字的极致运用是他不断探索的动力。他认为笔译学习需要深度输入与语感培养、高强度刻意练习以及工具与探索精神的结合,及时查证、细心发现,将生活中的见闻变成翻译素材。他坚信,翻译是“自我取悦的艺术”,是用知识、情感与美学直觉重构世界的过程,而北语是让这一过程生根发芽的完美土壤。

周天尧同学分享笔译学习心得

7月28日,夏令营进入专业考核环节。考核中,营员们向老师们展示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优秀的专业能力和对翻译的热爱。

下午5点,闭营仪式如期举行。韩林涛副院长致辞中对同学们考核表现进行了点评,指出与考官的眼神交流和随机应变能力会为你的表现加分。他强调了语言基本功的重要性,并为今后专业学习提出了建议。雷老师指出,语速快不等于内容好,自然、流畅、清晰的内容输出是关键。同时,是否具备英文思维方式对于学习口译至关重要。

营员代表分享环节,四位同学分别畅谈了在夏令营中的感想与收获。王天奇表示,本次夏令营让他对行业发展有了全新认识,接触到许多新内容,考核中也得到了能力锻炼。姚思宇分享了漫步校园的感受,“一带一路研究院”令她印象深刻;老师们的讲座让她体会到,发自内心的热爱能提供不竭动力,也更坚定了学习笔译的志向。曹漪竹对北语的校园生活和实践平台满怀憧憬,面试考核中感受到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对讲座话题也兴趣浓厚,希望未来能在专业领域深耕。王灿然听过老师们的讲座后,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她认为口译学习是条光明之路,值得自己坚定前行。

闭营仪式现场

临别寄语中,雷中华副教授祝同学们升学顺利,希望同学们可以拒绝煽动焦虑的炒作,要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拓宽视野,培养长期发展的心态,最终成长为国家的高端翻译人才。本次夏令营活动,营员们收获满满,对AI、笔译和口译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深入了解了北语MTI的培养理念、专业实力和学习氛围。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期待与优秀营员2026在校园相逢!

文案丨刘昭宜 宋露璐

图片丨李 晴  王振泽

编辑丨赵佳音

审校丨韩林涛 王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