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26访问次数:
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永盛街道羊邑小学的校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温暖的场景:一群孩子围着一位年轻老师,一声声“赵老师”清脆响亮,眼神里满是藏不住的依赖与亲近。这位被孩子们深深喜爱的老师,名叫赵海霖,是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派驻的一名支教老师。
故事的起点,定格在2023年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典礼后,当喧嚣渐散,两份截然不同的通知书,同时递到了赵海霖手中——一份是雅思培训机构给出的万元月薪聘书,代表着城市里安稳优渥的生活;另一份,则是云南山区小学的支教申请书,意味着未知的挑战与清贫的坚守。
没有太多犹豫,赵海霖先撕开了那封来自山区的信。展开信纸的瞬间,一个念头在他心底愈发清晰:“山区或许没有崭新的课桌,但一定有被蒙尘的星图——那些孩子,就是等待被点亮的星星。”
初到小学,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曾让赵海霖陷入思考:“怎样做,才能真正帮到这些孩子?”最初,他试着用文具、零食等物质奖励调动课堂积极性,可他很快发现,这种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甚至悄然助长了孩子们之间的攀比心理。
意识到问题后,赵海霖果断放下“奖品”,转而用最朴素的陪伴搭建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桥梁。他会端着餐盘和孩子们同桌吃饭,听他们分享课间的趣事;会在课后带着大家一起看动画电影,跟着剧情一起欢笑;也会在周末陪孩子们玩一场轻松的游戏,做他们眼中“能玩到一块儿”的大朋友。
这些看似细碎的日常,却像一缕缕暖阳,慢慢融化了孩子们心中的隔阂。曾经拘谨的眼神变得灵动,沉默的嘴角渐渐扬起笑容,一颗颗紧闭的心,也在陪伴中悄悄敞开。“他们最渴望的,从来不是物质,而是被尊重、被理解。”赵海霖的这句话,是他在与孩子相处中悟到的真谛。
在孩子们眼中,赵海霖有着“双重身份”:课堂上,他是严谨认真的英语老师,会耐心纠正每一个发音,会用生动的故事让枯燥的语法变得有趣,努力把知识的种子播撒进每一个孩子心里;课后,他是无所不能的“孩子王”,能陪他们爬树、玩游戏,也能在他们难过时蹲下身子,倾听他们心底的委屈。
有个三年级的男孩,从前十分调皮捣蛋,上课总爱扰乱秩序,让老师们颇为头疼。赵海霖没有批评指责他,而是一次次走进男孩的家,既和家长聊孩子的日常,也和男孩聊他喜欢的玩具、梦想的未来。在赵海霖一次次耐心引导下,男孩渐渐收敛了调皮的性子,上课变得专注,还会主动帮同学整理书桌。
还有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孩,总是独自坐在角落,从不主动和人交流。赵海霖没有急于让她“开口”,而是每天温柔地和她打招呼,偶尔分享一本有趣的绘本。终于有一天,女孩主动拉着他的衣角,小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想当一名画画的老师”。
这些细微的改变,让赵海霖更加坚信:教育从来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呵护与唤醒。
为了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赵海霖自掏腰包,发起了多次游学活动。他带着孩子们登上太保山,看山间的云卷云舒,感受自然的壮阔;陪他们走进动物园,第一次近距离看长颈鹿、熊猫,孩子们眼里满是惊喜的光芒;带他们品尝人生中第一份快餐,笨拙地学着用吸管喝可乐;带他们参观咖啡庄园,了解咖啡豆从种植到烘焙的过程;更带着他们走进云南大学的校园,在绿树成荫的操场上奔跑,在图书馆里触摸书籍的温度。
一个个“第一次”,像一扇扇打开的窗,让孩子们看到了大山之外的风景,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向往”的种子。“山里孩子的世界或许有限,但我希望能陪他们多走一段路,多看一点风景,在心里留下一些温暖的记忆。”赵海霖说。
支教的日子里,赵海霖像一名耐心的“星光打捞者”,小心翼翼地拂去孩子们心中的自卑与胆怯,帮他们找回属于自己的光芒。他的付出,也收获了最纯真的回报。
生日那天,赵海霖推开办公室的门,瞬间被惊喜包围——孩子们用彩纸折了星星和纸鹤,贴满了整个墙面;课桌上摆着他们亲手画的贺卡,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赵老师,生日快乐!愿一辈子当您的学生。”
看着眼前的一切,赵海霖忽然明白:所谓支教,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场双向的治愈。“我为孩子们拂去蒙尘,他们却用纯真修复了我灵魂里的裂痕。”这份感动,也成了他前进的动力。为了更好地教孩子们,他坚持学习教育知识,至今已完成了238次B站教学视频搜索,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教学心得。
一年的支教时光,赵海霖的努力结出了实实在在的果实。他所带的两个班级,英语成绩在永盛街道同年级排名中分别提升1名和7名——而这,也是该校本学年首次有英语班级摆脱“倒数一、二名”的困境。
数字的背后,是孩子们学习信心的显著提升:曾经害怕英语的孩子,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曾经连字母都认不全的孩子,能流利地读出简单的单词。“很多孩子的起点并不高,但他们身上藏着无限可能。”赵海霖说,对他而言,教育不是“输赢”的较量,而是帮孩子们守住内心的努力与善良,点亮他们追逐梦想的勇气。
回望当初的选择,那张当年被放弃的万元聘书,在3年后有了新的意义——它像命运开具的一剂处方,而治愈“焦虑”“迷茫”等城市病的药引,正是“真心永不亏本”这6个字。
在乡村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赵海霖不是孤军奋战。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支教老师,带着热忱与坚守,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守护成长。他们像一束束光,照亮了山区孩子的求学路,也把一颗颗稚嫩的心灵,从暗处带到了光亮之中,让每一颗“星星”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闪耀出独特的光芒。
转自丨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