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正文

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学科概况

发布日期:2025-09-24访问次数:

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是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主要建设单位,设有外国语言文学硕、博士授予点和外语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六十年来一直肩负着服务国家对外战略使命,在国家教育开放、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等国家战略中做出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我校“三强三新”学科体系中的三强之一。一级学科下设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等4个二级学科方向,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的文学、语言学、翻译学研究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目前,学院建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国际语言服务等5个二级学科。翻译专业硕士点(MTI)被评为A+,设有英语口译、英语笔译、法语口译、法语笔译等4个方向。此外,学院建有1个六部委联合承办的中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出口基地;2个研究院: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院、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4个教育部备案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改革虚拟教研室牵头单位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发表高质量期刊论文,并专门设立研究生科研奖励;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跟国外高校合作,启动中外联合培养模式,举办高端国际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等系列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的学术成长。

学科概况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1964年创立英语专业以来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发展最早的学科,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学科专业基础。是国内唯一能够覆盖形式语言学四大基础理论领域(音系学、句法学、形式语义学和语言习得)及功能语言学研究领域(语用学,语篇分析,认知语言学等)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本学科师资队伍雄厚,专业目前共有专任教师 20 人,其中教授 10 人(博士生导师 9 人);特聘教授 4 人;以及美国语言学会前主席帕提(Barbara Partee)和欧洲语言学会前主席罗伯兹(Ian Roberts)等多位国际一流语言学者为客座教授。本专业每年都有200多场学术讲座,陆续邀请了数十位世界顶级语言学家来我校做学术交流和语言学专题讲座。多次主办国际重大学术会议,其中包括乔姆斯基做主旨演讲的“第八届国际生成语言学会议”和“中外语言类大学校长论坛”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我校外语用学科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文学、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其中英语文学方向英语小说、英语诗歌、族裔文学、儿童文学、女性文学、全球南方文学、生态文学等研究成果丰硕;西方文论方向文化研究、后殖民研究、叙事学研究特色鲜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方向发展迅速。承担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包括重大项目、重点、一般和青年项目等。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过硬的文学素质,能够深入地了解英语文学、西方文论及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理论、源流与最新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学科师资队伍中拥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0名。

翻译学

北京语言大学是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成员单位、全球化与本地化协会(GALA)成员单位、翻译自动化用户协会(TAUS)成员单位,是七部委设立的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秘书处所在地;翻译教学团队实力雄厚,4名教授获资深翻译家称号,7名教师获中青年优秀翻译工作者称号;学校设有翻译教学实践基地、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基地,为翻译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本学科师资队伍雄厚,拥有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22名。

国际语言服务

国际语言服务专业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的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隶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依托六部委设立的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博士点下设语言服务研究、跨语言管理研究、语言智能教育研究、商务语言服务四个研究方向;硕士点下设本地化管理和商务语言服务两个研究方向。国际语言服务专业自2022年起开始招生,已累计招收中外博士生和硕士生15人。

中外合作办学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发展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博物馆学与文化遗产发展的硕士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两校师资联合培养,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以跨学科、国际化、应用型的新文科人才培养为模式,以国际通用语+文化遗产专业为路径,立足中国文化遗产现状、学习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技术,发挥外语学科优势,打造文化自觉、自信,具有较高国际交往与传播能力的外语+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高水平专业人才。项目采用“3+0/2.5+0.5”的培养模式(学生可赴英国学习/实习半年),学生毕业可获得两校的双学位(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与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发展硕士学位)。目前项目已招收六届学生,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方面都表现优秀。

学科优势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理论语言学关注语言本体理论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注重跟踪和学习包括形式语法理论、认知语法理论和功能语法理论在内的国际主流语言学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动态;应用语言学的优势特色主要体现在外语教育教学研究、语言传播研究、时政话语比较研究、跨文化传播多模态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等方面。

英语语言文学方向:主要聚焦当代外国文学,其中族裔文学、女性文学、儿童文学以及生态文学等研究在国内外均具有影响力。文论方面叙事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方面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是新的发展方向,立足中国立场,关注全球南方文学,致力于为中外文明互鉴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做出贡献。

翻译学方向:侧重以国际传播为目的和导向的中译外翻译研究,落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责任,聚焦翻译能力阶段性发展理论和人工智能翻译等问题,探索建立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相统一的新兴研究领域。本学科方向有三个研究领域:1)对外翻译话语体系研究;2)对外翻译策略研究;3)对外翻译跨文化研究。与外文局一线翻译家联合培养博士生,培养中译外高层次翻译理论及实践人才。

国际语言服务:面向数字经济发展和语言行业需求,致力于语言服务研究、跨语言管理研究、智能语言教育研究,培养语言服务产业急需的语言服务高端人才。

学科成就

近五年科研指标

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语委重大项目2项;发表SCI/SSCI等高水平论文190多篇;出版专著10部;译著13部(含审校);编著17部;出版教材121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发展平台

科研平台:学院建有眼动与脑科学语言实验室(400万元)、中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基地(1200 万)、大型同传会议室及国际传播实验室(800 万)。

国际交流

【双学位项目】学院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合作培养双硕士研究生(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

【交换生计划】学院选派优秀研究生出国交流。学院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交流国家有:美国、英国、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日本等,近五年出国交流人数达60多人。

就业前景

代表性就业单位

学术界:【国内外知名高校】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产业界:【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中建八局科技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

政府部门:【相关管理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新华通讯社、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图书馆、北京市对外服务办公室、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

近三年就业率202499.68%202382.54%202294.30%

*奖助机制

除校级奖助体系外,学院设立学院其他奖学金:方立奖学金、海星优才奖学金、海星逐梦助学金

招生信息

招生计划

【参考研究生院官网简章】

咨询方式
邮箱:

电话:82303221

地址:北京语言大学教五楼331